生活饮用水指标简介----毒理学指标(18)下
10、一氯二溴甲烷
【来源】
是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之一。
【超标危害】
对皮肤及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有强烈的中毒反应。
一氯二溴甲烷难溶于水,溶于醇、苯醚等有机溶剂,接触量过多会对人体造成神经系统中毒,对皮肤及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多存在于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将水彻底煮沸可消除影响。
【标准限值】0.1mg/L
11、二氯一溴甲烷
【超标危害】
二氯一溴甲烷的毒性比三氯甲烷稍大,具有卤代烃化合物的共性,即对皮肤及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能够经皮肤吸收后,侵蚀中枢神经,也作用于肺、心、肝、肾上腺和胃肠等内脏器管而引起中毒。
【标准限值】0.06mg/L
12、三溴甲烷
【超标危害】
遇碱分解,但在水体中则是高度持久性的化合物,不会被生物降解。特别中饮用水中会长期停留,从而造成危害。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对肝脏有一定损害。轻度中毒有流泪、咽痒、头晕、头痛、无力。严重者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等。可致死。
毒性:三溴甲烷的毒性与二氯甲烷相类似,但毒性强度比二氯甲烷大。它能通过呼吸道、经口对人体严重毒害,也能经粘膜、眼睛甚至皮肤对人体严重毒害作用。
【标准限值】0.1mg/L
13、三卤甲烷
【来源】
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的总和;
【标准限值】
该类化合物中各种化合物的实测浓度与其各自限值的比值之和不超过1
14、二氯乙酸/(mg/L)
【超标危害】
属低毒类。腐蚀性强,刺激皮肤和黏膜。
受热分解时产生有毒的氯化物蒸气。
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大鼠吸入饱和蒸气8小时没有引起死亡,但产生严重的皮肤和眼睛损害。
二氯乙酸具有强烈的角质剥脱作用。
【标准限值】 0.05mg/L
15、三氯乙酸/(mg/L)
【超标危害】
危险特性:不易燃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标准限值】0.1mg/L
16、溴酸盐
【来源】
在一般情况下,水中不含有溴酸盐,当原水含有溴化物并经过臭氧消毒之后会生成溴酸盐。
当饮用水用浓次氯酸盐消毒时也会生成溴酸盐。
有溴酸钠、溴酸钾、溴酸钡、溴酸银等。溴酸盐一旦形成较难去除。
【超标危害】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认为,溴酸钾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溴酸盐对人的致癌作用还不能肯定,为此将溴酸盐列为对人可能致癌的物质。
【标准限值】0.01mg/L
17、亚氯酸盐
【来源】
亚氯酸盐是一种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副产物。
亚氯酸钠也是产生二氧化氯的原料,当反应不完全时,亚氯酸钠也会进人饮用水中。
当二氧化氯加入饮用水中,二氧化氯迅速分解成为亚氯酸盐、氯酸盐和氯化物,亚氯酸盐是主要副产物。
其中亚氯酸盐的生成量远大于氯酸盐。
人体暴露亚氯酸盐,最主要是通过饮用水。
【超标危害】
亚氯酸盐的毒性要比氯酸盐的毒性大,它主要表现在对红细胞的氧化作用,还有对神经行为可以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的动物并未发现肿瘤的增加。
【标准限值】0.7mg/L
18、氯酸盐
【来源】
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指小型二氧化氯发生器采用氯酸钠/盐酸法,所制得的消毒液实质上是氯气与二氧化氯的混合物,制作这种混合物的仪器为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其饮水消毒过程中产生氯酸盐、亚氯酸盐。
【超标危害】
氯酸盐会引起溶血性贫血,并降低精子的数量和活力
【标准限值】0.7mg/L
二氧化氯发生器按纯度可分为两种:
1. 一种是气液分离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气体被水射器带入水体,气体二氧化氯的转化率可达到90%以上,称之为纯二氧化氯发生器。
其原料可用亚氯酸钠(NaClO2)通过氧化法(氧化剂多用Cl2、NaCIO等)来制备。
2. 另一种是由氯酸钠通过还原法(还原剂为SO2、盐酸、CH3OH、H202、草酸等,大多用浓盐酸)来制备,生成二氧化氯及氯气,称之为复合型二氧化氯发生器 。